|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字体大小:- +  打印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www.qncg.net 2006/5/20 潜能成功网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这几年,一个小魔法师的名字风靡全球——哈利·波

特,这个孩子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长篇小说《哈利·波

特》中的主人公。J·K·罗琳于1997年开始推出《哈利·波特》这

套系列儿童小说,共分7册。一般而言,儿童文学第一版印刷

5万册就已经是了不起的印数,而《哈利·波特与高脚火杯》一

开印竟是150万册。在美国,连续3年名列畅销书榜首。在欧

美新闻媒体的大力宣扬之下,《哈利·波特》的热潮播散到了

全世界,被翻译成49种文字,至今其全球销量已突破1亿册。

总销售额超过4.8亿美元。

《哈利·波特》的销售狂潮让出版商们惊愕不已。很多书

籍经销商记忆犹新的是.该书首发日犹如一个节日,令孩子

们充满期待。当天零点,从英国的伦敦到美国的纽约。再到加

拿大的渥太华,成千上万的孩子打扮成小巫师的样子聚集在

书店门口要先睹为快。

全球各大电影公司对《哈利·波特》也“觊觎”已久。财大

气粗的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公司最终斥资1.25亿美元签下了

拍摄版权,并使《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成为电影史上的一次

盛举。在电影推出之前,华纳公司就耗资4000万美元展开了

声势浩大的宣传,有关这部电影的介绍通过报纸、电视、广

播、互联网传到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心目中必看的影片。

电影公映后,第一周在北美票房收入就达到9350万美元,一

举打破《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几年前首映所创下的7210

万美元纪录,十天超过了1亿5千万美元,《星球大战》也被它

远远抛在身后。华纳兄弟公司预测,《哈利·波特》将打破《泰

坦尼克号》创下的18亿美元全球票房纪录。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世界首映在伦敦知名的“莱瑟

斯特广场”戏院隆重举行,当日1000张门票不到半小时被抢

购一空,麦当娜、温丝莱特等大明星出现在首映式受邀出席

名单上。此外,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以及饰演哈利·波特的小

童星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等都出席了首映。此次活动被誉为

是近年伦敦最闪亮的首映典礼。据悉,华纳公司也破天荒用

大手笔架设卫星,在全英国同步播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首映式现场实况。在电影热映期间,美国几家经营电影票的

网站也是忙得不亦乐乎,美国电影入场券网站一天曾卖出50

万张门票,这是前所未见的好光景。

可口可乐公司也不甘人后,以1.5亿美元独家买断了电

影赞助权,成为华纳公司的指定全球饮料商。可口可乐推出

了他们最新的包装——印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绘像的传统

可乐和橙汁,大人小孩们能拿着印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绘

像的饮料,走进电影院。

这股风潮吹向电子游戏市场,全球最大的互动娱乐软件

公司电子艺术公司,取得全球独家研发、发行的电子游戏版

权。该游戏的个人电脑版本特点之一,就是《哈利·波特》在

“魁地奇”比赛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即巫师们搭乘飞天扫帚

所打的类似篮球的游戏。哈利迷们可以玩角色互动游戏,可

以像哈利·波特那样拥有魔法,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自由变

幻各式各样的东西。游戏软件设计者希望这种与《哈利。波

特》互动体验获得巨大成功,借此提升在华尔街投资家们心

中的地位。

《哈利·波特》还形成了许多衍生产品,各商家闻风而动,

与《哈利·波特》有关的文具、玩具、电脑游戏软件等不断出现

在市场上。玩具商花了大把银子获得华纳公司授权,制造一

系列哈利·波特商品,如会动的魔法扫把,可以自己调配的魔

法药水等,令哈利·波特迷陷入疯狂。丹麦乐高公司根据电影

版设计出的哈利·波特系列玩具,由于可以通过积木堆砌把

故事中的精彩情节和经典场景重现而受到青少年的青睐。这

些哈利·波特的模型包括:霍格沃兹城堡、霍格沃兹特快列

车、海格的小屋、斯内普教授的教室、魔幻棋室等,同时还有

智勇双全的哈利、忠诚可靠的罗恩、好学冷静的赫敏、最伟大

的巫师邓不利多校长、严厉鬼祟的斯内普教授和阴险狡猾的

奇洛教授等魔法世界的主要人物造型。

哈利·波特是一个商业传奇,也是一件充满魅力的文化

体验产品。在文明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传统

而老套的英国魔法故事居然令全球的男女老少迷醉疯狂,这

其中的确包含了许多的奥妙。

是体验经济展示了未来经济的一片幅员辽阔的新大陆。

是体验营销驱动了一连串的体验经济链条。

体验经济的定义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

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感受。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实用

和价格,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生产及消费行为已有了如下

的变化: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心理认同,以改

变消费行为,为产品和服务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1998年,美国学者派恩二世和吉尔墨在《哈佛商业周刊》

发表一篇题为《体验经济时代来临》的文章,以其远见卓识阐

述了经济历史演变的几个阶段:农业、工业、服务和体验。他

们这样写道:

“经济演进的过程就像为小孩过生日、准备生日蛋糕的

进化史。在农业经济时代,母亲是拿自家农场的面粉、鸡蛋等

材料,从头忙到尾,成本还不到1美元。演进到工业经济时

代,母亲到商店里,花几块钱买好混合好的盒装蛋糕粉回家,

自己烘烤。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母亲是向西点店或超级市场

定购做好的蛋糕,花费十几美元。

“到体验经济时代的今天,母亲不但不烤蛋糕,甚至不用

费事自己办生日晚会,而是花100美元,将生日外包给一家公

司。请他们为小孩筹办一个难忘的生日晚会。这就是体验经

济的诞生。”

知识精英们的远见卓识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寻求进入的通路,

知识精英纷纷发表他们对体验经济的看法。

美国未来学者托夫勒是“体验经济”的最早倡导者,他

2001年11月在中国访问时,这样回顾自己30年前的著述:

“我在《未来冲击》这本书里确实讲到了建立在经验和心理基

础上的经济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随处可以看到我在

《未来冲击》中所描写的体验经济。比如,大家看电影是为了

得到某种经历,大家搞旅游、搞计算机游戏都是为了得到某

种经历。在传统经济中,我们去购物中心,就是为了买东西。

但现在,这些购物中心都在有目的、有意识地给客户创造一

个让你很难忘掉、非常愉快的经历。同样,你去迪斯尼乐园,

它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体验。我在《未来冲击》里,谈到体验

经济,也就是说,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商家将

靠提供这种体验服务取胜。”

全球最大的未来学研究机构之一、哥本哈根未来学研究

所所长罗尔夫·詹森撰写了一部叫《梦想社会》的著作,他指

出:“未来的产品必须取悦于我们的心,而不是大脑。当这一

点成为现实的时候,富裕国家的主导社会模式将不再是信息

社会,而是梦想社会。现在是为产品和服务加人情感价值的

时候了。”

著名经济学家沃尔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在20

世纪曾获得广泛的影响,他使用的“主导部门”、“起飞”、“臻

于成熟”等词汇,成为许多国家地区描绘经济发展前途的共

同语言。罗斯托将现代工业经济的历史作用分为下列几个阶

段:(1)传统阶段;(2)起飞的前提条件;(3)起飞;(4)臻于成

熟;(5)高消费时代;(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不同的发展

阶段会出现新的主导产业部门和制度变革。关于追求生活质

量阶段,他指出,人们将注重生活安逸、环境舒适和精神上

的享受。虽然罗斯托没有使用“体验经济”这一概念,但是所

说的是一回事,并且提供了对体验经济的进一步分析的学术

资源。

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把人们的消费行为

分为三个阶段:量的满足、质的满足和感性满足。在感性满足

阶段,消费者最看重的不是产品数量和质量,而是它们与自

己的关系密切程度,他们购买产品是为了一种感情上的渴

望。或是追求商品与理想的自我概念的吻合。实际上,许多思

想敏锐的营销学家、消费行为研究专家都发表过与科特勒教

授类似的见解。

在国际文化界,有一群由设计师和文化人组成的知识群

体,他们描述未来状况时所使用的概念是“非物质社会”。所

谓“非物质社会”,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或

者后工业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信息工作者的比例增加,大众

媒体和电子服务迅速普及。与之相应,设计思想也在发生后

现代主义的重大变化,过去的一些文化对立:如物质/菲物

质、身体/精神、客观主义/主观主义等等,都一个个消失了。

艺术与技术之间不再有明显的边界。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

新的工业产品逐渐接近于“艺术品”,成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感

觉组合”。